欢迎您来到一诺智业旅游集团官网,我们专注: 农旅文养全产业链规投建营一站式提供商!
12月13日,2020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作了“文化引领,科技创新,奋力开创旅游集团发展新格局”的总结演讲, 总结分析研判了2021年旅游业发展形势和旅游集团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。
他谈到,论坛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指导思想,坚定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前行方向,进一步谋划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重点任务。坚持科技创新,升级智慧旅游,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坚持转型升级,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建设强大的旅游市场主体。需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,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。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,创新推进国际传播,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。
以下为其部分演讲实录:
一
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指导思想
二
进一步坚定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前行方向
坚持文化引领,推进融合发展,融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和小康旅游新阶段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公报15个部分和60条意见,应当说都与旅游的发展目标、工作任务和环境支撑有关,其中直接提到旅游的有两处。第四部分第13条,加快发展健康、养老、育幼、文化、旅游、体育、家政、物业等现代服务业。第九部分第34条“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”,对新发展阶段旅游供给体系,从景区、度假区、城市、街区、红色旅游、乡村旅游、讲好中国故事,发展入出境旅游等方面做了具体而丰富的阐述。无论是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,还是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,都要求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大众旅游大发展,小康旅游新发展,进而形成支撑旅游集团发展的坚实而强大的国内旅游市场。这个市场有多大呢?我们初步的测算是100亿游人次、10万亿元消费。这么大的市场肯定会有溢出效应,不可能只靠旅行社、酒店、景区等传统业态去满足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,创新产品供给,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。在融合发展这件事上,要有更加开放的思维,旅游加出去就是新业态,别的产业加进来,也是新业态。今天的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选项,游客到了目的地则广泛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间,不再有纯粹的本地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,也不再有纯粹的外来游客的异地体验空间。结果就是一个空间,即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。从这个意义上,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,同时也要做休闲消费规划。面向人民美好生活的规划空间拓展了,企业的市场空间自然也就延展了。
坚持科技创新,升级智慧旅游,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。山山水水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存的人文资源,适应并推动了入境旅游和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观光需求。全面小康时代的旅游,将面临旅游需求个性彰显、组织方式日渐离散、产业供给更加多元的全新挑战,融合化和数字化正在成为包括旅游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双重特征。到目前为止,还有不少同志没有完全理解“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”,甚至“推进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下降”有不同的看法。希望同志们从更高的政治站位理解为什么要“让老百姓玩得起”,为什么要“更多的国民参与,更好的品质分享”,从面向未来的市场思维去理解什么是现代服务业。什么是未来?推进智慧旅游,加强关键技术应用,营造外来游客和城乡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和消费场景,推动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就是未来。在此基础上,创新红色旅游、乡村旅游、研学旅游、专项旅游等产品体系,增加有效供给、优质供给、弹性供给,完善旅游公共服务,提升旅游服务质量,推进行业转型升级。旅游集团的十四五规划如果看不到这一点,并加以重点布局,很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。旅游业没有什么天生的嫡系部队,也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主力军,谁能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相向而行,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美好旅游生活的新需要,谁就国家旅游业的嫡系部队和主力军。如果横亘在游客和市民之间的玻璃墙已经倒塌,那么划分传统旅游企业和其它类型市场主体的产业边界也终会消失。时刻把“游客满意度高不高、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、产业发展动能新不新”放在心上,落实在市场实践上,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也就不远了。
坚持转型升级,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建设强大的旅游市场主体。以旅游集团20强和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领导企业,以旅游饭店集团60强为代表的旅游住宿业,以旅行社100强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,以5A级旅游景区和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旅游娱乐业,加上免税、餐饮、目的地交通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,共同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生态体系。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就,也是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的商业基础。我们也要看到,与国际一流旅游企业和世界级的服务品牌相比,与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期待相比,旅游集团大而不强、中小型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小、小微型企业专业化较低,都是业界急待解决的现实课题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建设,财政和金融、工业与信息化、发展与改革等经济部门,以及国资委、工商联,对旅游领域的市场主体建设都给予了积极支持。地方党委和政府在营造营商环境,培育市场主体下了很多功夫,出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文件。从所有制角度看,不存在“国进民退”,也不存在“国退民进”的问题,无论是“共和国长子”,还是“自家人”,都是人民美好旅游生活需要的,都是旅游市场平等竞争的商事主体。
三
进一步谋划了新发展阶段旅游业的重点任务
一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。过去三年,文化和旅游系统在组织机构、干部配置、发展理念、工作部署、实践指导等方面做了很多打基础、立长远的工作。也要看到,如何更好地让游客在旅程中感受文化之美、增强文化自信,如何通过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效益和文化产业的效益,如何加强线上线下旅游市场监管,打击不合理低价和欺客宰客,抵制不文明旅游,切实增强广大游客和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,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,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。今年七月,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团队做了一次大型调查,形成了《文旅融合怎么样,听听游客怎么说》的专题报告。来自一线的数据表明,持续推进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和旅游的真融合、深融合和广融合,仍然是任重道远的现实课题。当且仅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旅游集团。
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,两者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相向而行的时候,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。我们既不能把中央确定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口号化,也不能用旅游演艺、景区文创、非遗线路等产品层面的创新,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表象化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都是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,这是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规定,也是政治要求。依靠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市场主体,才可能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真融合、深融合和广融合,才可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以大数据为突破口,以社会效能和经济效益为导向,重构旅游市场和文化资源,可能才会真正打开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现实突破口。
二是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。黄石国家公园、大英博物馆、普罗旺斯、大堡礁、兰贵坊、环球影城、海洋世界等世界级旅游景区,夏威夷、普吉岛、蓬特卡纳、迪士尼、地中海俱乐部等世界级旅游度假区,在于它们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访,在于不同国家、不同地区、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在口口相传中汇集而成“世界级”,或者说“世界级”的口碑。这就要求我们以多元发展、包容共享的心态借鉴国际旅游发展经验,以免签证、落地签证、一签多行、在线签证等政策创新便利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访中国。在项目建设上,不一定都是大投资、大开发,而是要走环境友好、社会共商、社区共享的发展模式,既可以是大而全,也可以是小而美。在实施路径上,既要强调有为政府,也要强调有效市场。
三是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。城市具有旅游客源地、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多重特征,街区、商圈、文化中心、市民公园、郊野公园则旅游供给体系创新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支撑。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,城市建设和旅游利用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让人民生活更幸福。只有生于斯、长于斯的人民生活幸福了,游客才愿意到访,才会有更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围绕城市和街区的旅游开发、项目建设和市场推广,要致敬历史,尊重文化,不能天马行空地为创新而创新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让城市留下记忆,让人们记住乡愁,是这一代旅游人的历史责任。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不能只是中心城市的专属,中小型城市和县域中心城市也拥有同样的入场券,旅游集团的空间布局要有针对性地下沉。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不仅指向过去,也同样指向未来,现代都市的时尚商圈都可以纳入我们的视野。纽约第五大道、东京银座、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,以及香港的兰贵坊、台北的忠孝东路,还有上海的南京路、广州的天河路、重庆的解放碑、成都的春熙路等世界知名的商圏和街区,既是本地市民留连忘返的休闲空间,也是外来游客购物休闲的好去处。
文章标签